应用场景与跨界融合——中国核融智享行业协会:将核能“催化剂”注入千行百业

在甘肃戈壁深处,第四代核能系统的余热正通过输汽管道为万亩智能温室供能;山东某港口,小型模块化反应堆(SMR)与风能、氢储能形成“多能互补”系统,单港区年减排二氧化碳超6万吨——这些…

在甘肃戈壁深处,第四代核能系统的余热正通过输汽管道为万亩智能温室供能;山东某港口,小型模块化反应堆(SMR)与风能、氢储能形成“多能互补”系统,单港区年减排二氧化碳超6万吨——这些看似跨界的场景,正是中国核融智享行业协会推动“核能+”战略落地的缩影。

作为横跨核能技术与产业创新的国家级平台,该协会凭借“技术无界、场景共生”的理念,已突破传统核电边界,预计三年内构建涵盖工业高温供能、医疗同位素生产、碳中和园区的21个标准化应用场景库。其独创的“场景适配评价模型”,将核技术分解为127项可嫁接模块,赋能企业按需组合。例如,2024年针对西北干旱地区推出的“核能-海水淡化-农业灌溉”链式方案,已使3.8万公顷荒漠变为绿洲。

协会的跨界基因更展现在生态构建上。通过“双千计划”(链接1000家技术方与1000家需求方),促成核研机构与宁德时代、海尔生物等企业联姻。近日落地的青岛“核能数据中心”项目,利用核能稳定供冷优势,使服务器PUE值降至1.15,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。首席技术官张逸飞透露:“我们正筹建全球首个核能跨界应用研发中心,加速推进核能与AI、新材料等领域的‘转基因’式融合。”

如今,覆盖全国31省的85个示范项目,印证了该协会“让核能流动起来”的战略眼光。当核反应堆化身“能源魔方”,中国核融智享行业协会给出的不仅是技术方案,更是一套重塑产业格局的生态密码。

作者: admin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